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重要发文 >

胡氏家规

来源:未知|发布时间:2020-02-27|浏览次数:

胡定琳

(贵州省胡氏文商促进会 贵州 贵阳 550003)

概要:芗城胡氏家规包括礼让,士习,官箴,农桑,国课,俗尚,邪教,禁盗,备荒,表率十条。主要是礼仪教化、为官修德、农桑稼穑、缴纳田赋、禁盗安分等方面内容,是维护家族秩序的法则,教育子孙后代的行为规范,后世子孙要遵守家规,恪守道德,修养学识,正心修身,保持节义文章的门风,无愧为忠孝之后,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滋养了胡氏族人的家国情怀。本文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当今的法律法规,品味解读芗城胡氏家规家训的现代意蕴。

关键词:胡氏家规 习近平 讲话 法规 情怀

俗语云: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训家规的首要功能是“齐家”,即对家庭进行有序治理,重视其规范功能。在儒家传统中,修身是齐家的基础,齐家又是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周易》的《家人》卦说“正家而天下定矣”,一个人不能治家也就难以治国。家训家规的另一个重点是“修身”,即家训家规不仅提供行为规范、重视约束,更强调道德修身、德性养成,把家庭作为道德训练和培养的基本场所,认为有了在家庭中培养起来的道德意识作为基础,就可以推之于社会实践的其他范围。家训家规都是家教的具体形式,家风则不是形诸文字的具体训导,而是一种文化,是在家庭实际生活中形成并传承的一种风尚。家训家规是有形的规范,家风则是无形的传统。在实际生活中,家风的形成、传衍有赖于家训家规的传承发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规、家训、家风的养成和传承,传统家规影响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家国情怀。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在2015年6月21日登载发布的芗城胡氏家规包括礼让,士习,官箴,农桑,国课,俗尚,邪教,禁盗,备荒,表率十条,是胡氏家规家训的优秀代表作之一。其主要内容有礼仪教化、为官修德、农桑稼穑、缴纳田赋、禁盗安分等,滋养了胡氏族人的家国情怀。认真学习胡氏家规,结合当今形势,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以及论断,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遵守规矩、做人之根本

家规第一条规定、今惟恪遵圣谕明训,佩服圣贤遗经,朝夕而不离乎。是则周中规,折中矩,暴戾不生,祸乱不作,休明之风骎骎乎日上矣。尚其勉旃无忽。

由中央纪委、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摘自习近平同志2012年11月15日至2014年10月23日期间的讲话、文章、批示等40多篇重要文献。书中部分内容摘登如下: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恪守谕训、敬重圣贤留传的经典就是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是治理国家的重要保证。

二、读书人必须品学兼优

当今的青年学生,必须品学兼优。家规第二条规定:士习不端,古今同慨也。其意主要是读书人必须品行端正。今天就是要研究如何引导读书人,培养他们的优秀品格,这不但只是胡氏家族的事,而是整个社会的事,国家大事。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教育进入了新常态,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以培养人才为中心。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价值观将引导社会未来的价值观,我们要帮助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颗钮扣’,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青年学生的优秀品格。因此,作为胡氏族人,务必遵守家训,教育好子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养成良好的品德。

三、 为官清廉,慎用权利

家规第三条规定;毋奔竞,毋瘝官,毋觖望。这条家规,对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胡氏族人提出了要求,不论官职大小、工资多少,都应一心一意工作,表达自己的绩效。这样来辅佐圣明,就是叫做忠;这样来继承列祖列宗之志,就叫做孝。不要奔走竞逐,不要去卖官鬻爵,不要因不满意而生怨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官用权务必珍惜权力。”为官首先要清楚其公仆性,作为公仆,其手中的权力来自于群众,应当倍加珍惜。珍惜权力,会以一颗敬畏之心对待权力,怕用权不够公正,怕用权不够尽职,力求做到不偏不倚,勤勉清廉;珍惜权力,会以一颗敬畏之心对待群众,怕群众不满意,怕群众不认可,怕群众不理解,殚精竭虑为群众服务;珍惜权力,会以一颗敬畏之心对待作为,不触及底线、不触摸红线、不触动高压线,不为所欲为,坚持原则不动摇,为民服务不松劲。他还强调:“为官用权务必管好权力。”为官关键要学会克制,作为公仆,最忌将权力恣意妄为。管好权力,一方面,要把好“思想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一旦松开了思想的阀门,行动就如脱缰之马失去约束。因此,为官要在思想上解决好“为谁当官、怎样用权、为谁服务”的问题,树立好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另一方面,要把好“自律关”。为官要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做到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保证权力健康,不发生“霉变”。历代圣朝名臣中,包括当今的公务员队伍,胡氏家族的人也有在列的,今天再学习,再对照,仍然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

四、爱岗敬业、当好时代公民

家训第四条规定:尔子姓属在耒负,出作入息,其各宜乃力。《书》曰:“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此其验也。他若业工贾者,尚亦黾勉。司其职,庶不愧盛世良民。其意为,作为普通老百姓,也应该勤勉,用心做好自己的职业,不愧为太平盛世里的良民。

这一条主要针对作为普通百姓的族人,与现在我国公民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十分相符: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五、积极纳税还要备荒

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家规第五条“国课早完”朱文公云:“国课早完,即囊槖无余,自得至乐。”吾族现有田亩者,共当仰体上仁,急公早输:,以无愧为淳良。慎毋顽梗拖牵滋追呼之扰。老祖宗早就要求族人要立时代公民,积极做好纳税人。

家规第九条之备荒即防备灾荒。“故备荒于未荒之前,虽有荒而不知其为荒。此古圣王以人事之有余补天时之不足也《福惠全·书荒·政·总论》(清黄六鸿)”。家训中,十分注重经济建设,告诫子孙必须要注意经略经济,有备无患。

六、文章节义、家传礼仪

家训第六条规定:吾族素号节义文章,家有传礼,谨以司马、晦翁二公为法,恪守成法,无或背戾,陨越典章,有愧方家风规焉。其意为:我胡氏家族一直以来多著名文人,拥有开创文体及流派的文学大家和齐整的文学家阵容,吾族多刚正义烈之士,特多忠君爱国之士,家传礼仪,慎重地效法司马、晦翁二人治家格言,恪守成型的礼法,不违背或乖戾,不逾越典章,否则有愧于大方之家的风范。

纵观胡族历史,唐代诗人胡曾,宋代教育家胡安定,经学家胡安国,学者胡直等。宋代教育家胡安定,开创宋代理学的先声,曾提出"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的主张,并且把讲学分经义和治事两斋,严立学规,以身示范。元代之后,史学家胡三省,明时文学家胡应麟、胡震亨,抗倭名将戚继光之顶头上司军事家胡宗宪。清时经学家、地理学家胡渭,军事家胡林翼等,都是胡氏中名垂千秋的人物。 明代在文化领域较有成就的胡姓人物有学者胡居仁、胡直,伊斯兰教学者和经师胡登洲。明末有胡正言,擅治印、绘画,与刻工汪楷等合作,改进了彩色套版印刷术,。近现代的胡姓名人主要有:国民党右派首领胡汉民,著名学者胡适,病理学家、医学教育家胡正详,小说家胡也频, 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耀邦,胡锦涛等。这些人不但是胡族之骄傲和楷模,更是中华民族精英中的精英。

注重治家格言,遵守家传礼仪,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之一。习近平同志不久前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我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从古至今,大到“治国、平天下”,小到“修身、齐家”,中国人民的生活充满着礼仪制度。这些礼仪制度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行为的规范,维护着中华民族的和谐延续。“礼仪”二字意涵丰富,中国古代就是“礼治”的社会,“礼”是国家政治与个人生活的规范。古代有“五礼”之说,体现了政治生活与个人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传统社会的“礼”也孕育出了中国的宗法制,使“礼”与“法”并重成为治国之道、仁政标准。作为行为方式的“礼”便是“仪(式)”,仪式作为礼的表现形式,在不断的演化中形成了自身的价值。制度化的“仪式”来源于国家对“礼”的规范和引导,也发展成了礼仪制度,体现了国家的主流价值观。“兴正礼乐,度制于是政”,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起,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礼仪典范的作用,将礼仪规范上升为国家的礼仪制度,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胡氏家训高度重视礼仪礼法。

七、严禁盗窃、邪教

家训第八条规定:盖游惰而不务生业,而流为盗赌博,则荡尽产业而激而为盗。本祠设立条约诰诫者三,盖盗贼最干禁令。上罹国法,下玷门风,莫此为甚。其意为懒惰的人不愿从事生产劳作,而堕落为盗窃赌博,将家产荡尽后变成盗贼。本祠堂立条约,再三告诫,盗贼最受禁止,上犯国法律,下玷污门风,没有什么比做盗贼更可怕的。

盗窃是十分可耻的,盗窃是犯罪,《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当今胡氏族人更应该认真学法、守法。

家规第七条不允许族人参加邪教组织,因为邪教组织是指冒用宗教、气功或者其他名义建立,神化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迷信邪说等手段蛊惑、蒙骗他人,发展、控制成员,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

八、教育需要以身作则

家规第十条、《孟子》曰:“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斯言也,交责之辞也。兹者设立条约,无非为族姓勉以入孝出弟仕忠之义。修身、齐家,父兄必须要以身作则,砥砺而行。

早在2500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也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本意是说,如果管理人员本身品行端正,那么即便不发号施令,他人也会以其为榜样去做;但如果其本身品行尚不端正,即便是强硬地命令他人,他人也不会听从。东汉的语言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教育”是这样的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所以说,真正的教育,并不是我们将孩子“丢”给各种各样的老师,让他们去传授他知识就算完成了。最重要的教育,应该是我们自己的“上所施”,让孩子“下所效”,从而“使之作善”。也就是说,我们要给孩子做个好样子,让他去效仿。

结语:芗城胡氏家规是胡氏家规家训的代表作之一,它教育胡氏族人要做一个忠于国家的人,要规规矩矩做事,老老实实做人,绝不能做损害国家损害人民的事。其精神实质滋养了胡氏族人的家国情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等你来发布!

《世界胡氏通谱·世系卷》贵州省编委会为运用好家谱上传平台,烦请各位宗亲把族谱采集的信息大量转告给您熟悉的胡氏族人,让大家都有机会入谱。
请点击在浏览器打开【家谱上传】
http://www.gzhswsw.com/m/list.php?tid=22
备案号:黔ICP备2021009053号-1



主办:贵州省胡氏文商促进会,主管:贵州省胡氏文商促进会有限责任公司
>备案号:黔ICP备2021009053号-1



主办:贵州省胡氏文商促进会,主管:贵州省胡氏文商促进会有限责任公司 html>